当前位置:厦大考研网 >> 专业课备考>>2017厦大考研专业课:心理学考研经典案例解析

2017厦大考研专业课:心理学考研经典案例解析

来源:passxmu.com   作者:聚英厦大考研网  浏览:1734  发布时间:2016/10/24

 

  心理学或许充满神秘,看起来不是那么好学,但作为考研人,对其经典案例应该牢记于心,如此方能“举一反三”,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聚英厦大考研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两个心理学考研的经典案例解析,希望能够助力你的冲刺复习。

 

2017厦大考研专业课:心理学考研经典案例解析

 

  一、破窗理论及其细节暗示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经做过一个"偷车实验",将两辆一模一样的轿车分别放在一个环境很好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环境比较脏乱的贫民区,结果发现贫民区的车很快被偷走了,而另一辆几天后仍然完好无损;如果将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天窗玻璃打破,几个小时后,那辆车也被偷了。

  后来,在此实验基础上,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有名的"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破窗理论"体现的是细节对人的暗示效果,以及细节对事件结果不容小视的重要作用。而事实证明,"破窗理论"也确实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

  18世纪的纽约以脏乱差闻名,环境恶劣,同时犯罪猖獗,地铁的情况尤为严重,是罪恶的延伸地,平均每7个逃票的人中就有一个通缉犯,每20个逃票的人中有一个携带武器者。1994年,新任警察局长布拉顿开始治理纽约。他从地铁的车箱开始治理:车箱干净了,站台跟着也变干净了,站台干净了,阶梯也随之整洁了,随后街道也干净了,然后旁边的街道也干净了,后来整个社区干净了,最后整个纽约变了样,变整洁漂亮了。现在纽约是全美国治理最出色的都市之一,这件事在后来也被称为"纽约引爆点"。

  将"破窗理论"中的玻璃换成人,它变成了另一种说法,一个人给别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取决于他在一些细节上的表现。随地吐痰,暗示一个人缺乏必要的修养;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暗示一个人喜欢表现自己;穿什么样的袜子,暗示一个人的品位如何;喜欢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在暗示他不可信任;不贪小便宜的人,暗示他很正直……每件大事都由无数小事--也就是细节构成,将细节尽量做到完美,将来的结果才有可能完美。人的一生也由无数细节组成,将小事做好,给他人留下美好印象,将来才会更美好。所以不管是在考研复习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做一个“拘小节”的人。

  二、周瑜之“妒”

  三国时期东吴水军大都督周瑜,因胸襟狭窄,嫉妒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又屡遭失败,怒气填胸,以致箭伤复裂,三十六岁命归黄泉,临死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叹。嫉妒心理是导致这一历史悲剧的根源。聚英考研网在此处对嫉妒心理做一个分析,2017的考生要引起关注哦。

  嫉妒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健康心理,是一种极为有害的情绪。嫉妒心理的产生与个体的需要有密切联系,根据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渐依次发展的,是永无止境的。当低级的需要获得满足时,便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在通常情况下,低级需要较易得到满足,而高级的需要,如精神和物质的享受、权欲等就很难完全得到满足。人与人之间社会地位、质生活待遇、经济条件、家庭生活均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昔日同窗好友一夜之间成为自己的上级,甚至原来的部下成了自己的领导,有的人就会把别人的升迁看做是对自己的贬低,把别人的成就看做是自己发展的障碍,为了弥补这种精神上的空虚,便贬低他人,以使自己心理上获得某种补偿。但是这种行为往往是徒劳的,其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

  嫉妒者易出现神经衰弱,失眠多梦、性格改变、孤僻、不合群、敏感多疑,对朋友不信任,情绪不稳,意志消沉等现象,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对人有极大的危害,那么,如何才能克服嫉妒心理呢?

  首先,必须树立虚心好学的精神,弄清嫉妒与竞争并非一回事。竞争是虚心好学,不甘落后,它可以使人获得奋发向上的动力,这是人们应有的健康心理,而嫉妒只能使人消极,陷入痛苦。

  其次,要克服极端个人主义,切忌专横跋扈,要克服心胸狭窄的心理弱点,切忌贬低别人。

  最后,要克服傲慢的心理弊病,要容忍别人超前的现实。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在别人的成功面前,与其临渊羡鱼,倒不如退而结网。

  “阳光总在风雨后”,小编在这里祝愿每一位不曾放弃的考研人心愿得成。

  推荐阅读:

2017厦大专业课:微观经济学如何复习?

2018厦大考研:最好就业的专业

聚英厦大考研网2020年真题解析班上线

联系方式

×